穴位名
大巨
dàjù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腋门、液门、掖门。大,饱满充实之意。巨,同鉅,富也。大巨者,像腹壁之丰满光泽,而内容又复鉅富也。本穴适当腹部隆起最高大处,内应小肠及膀胱部位,其所包裹者至为丰富珍贵,有如巨大之仓库,小肠属手太阳经,膀胱属足太阳经,二经俱称巨阳。古太与大通,故本穴命名取“大巨”,以其功用在两太阳经也。其主治为小腹胀满及小便不利,故名为“大巨”。
经属
属足阳明胃经。
定位与取法
定位:在下腹部,当脐中下2寸,距前正中线2寸。
取法:仰卧,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3横指,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。
解剖
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腹直肌鞘前层、腹直肌、腹直肌鞘后层、腹横筋膜、腹膜下筋膜、(腹膜壁层)。有第十一肋间动、静脉分支,外侧为腹壁下动、静脉。分布着第十一肋间神经。皮肤由第10、11、12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。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,可分为前层和后层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前叶形成,后层由腹内斜肌后叶和腹横肌腱组成。在脐下4.5厘米处,后层的鞘转移至前层,以加强鞘的前壁,而该处以下的腹直肌鞘后层缺少,由于腱膜的中断,下缘形成一弓状游离缘,称半环线。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后面,仅为增厚的腹横筋膜(腹内筋膜的一部分)。穴位下相对应的器官是大网膜、小肠。
作用与主治
作用:调肠胃,固肾气
主治:小腹胀满,小便不利,遗精,早泄,睾丸炎,阳萎,惊悸不眠,疝气,肾气冲心,阳痿,便秘,偏枯,四肢不用,惊悸不寐,腹直肌痉挛,肠梗阻,膀胱炎,尿潴留,腹痛,腹泻,阑尾炎,肠炎,尿道炎,失眠等,是腹部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。
刺灸法
刺法:直刺1~1.5寸,局部酸胀,针感向下放散。
灸法: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按摩:仰卧,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大巨1~3分钟,可治疗遗精、早泄、小便不利等男科疾病,可调理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。
配伍
1、配天枢穴、足三里穴治肠梗阻。
2、配中极穴、膀胱俞穴治膀胱炎、尿潴留。
3、配天枢穴、三阴交穴治腹痛。
4、配关元穴、急脉穴治遗精、早泄。
5、配中极穴、次髎穴治小便不利。
文献摘要
《针灸甲乙经》:偏枯,四肢不用,善惊。
《类经图翼》:烦渴,惊悸不眠。
《外台秘要》:主腹满痛,善烦,疝,偏枯,四肢不用,善惊。
《针灸大成》:主小腹胀满,烦渴,小便难,疝,偏枯,四肢不收,惊悸不眠卧。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主疝偏枯。阴交、气海、大巨主惊不得卧。
以上就是大巨穴的全部内容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,身体不适时,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!
温馨提示: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,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。
声明:本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e-mail:239543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