穴位名
内踝尖 nèihuáijiān,出自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
定位与取法
定位:在足内侧面,内踝的凸起处。
取法:正坐垂足,内踝之最高点处即是。
穴位解剖
穴下有皮肤、皮下组织和内踝内膜。分布有股神经的隐神经和胫前动脉、内踝前动脉以及胫后动脉。
作用与主治
作用:舒筋活络
主治:小儿四五岁不语,霍乱转筋,牙痛,脚气,脚内廉转筋,诸恶漏,扁桃体炎,乳蛾等。
刺灸法
刺法:不刺
灸法:艾炷灸5~7壮;或艾条灸10~15分钟。
按摩:下牙痛时,可用拇指揉推内踝尖穴,止痛效果明显。
穴位配伍
配外踝尖穴、中指节穴、合谷穴治齿痛。
配解溪穴、照海穴、太溪穴治内踝关节扭伤。
文献摘要
《备急灸法》:孔真人治霍乱转筋,及卒然无故转筋欲死者,灸足两踝尖各三炷。
《针灸大成》:内踝尖二穴……灸七壮。治下片牙痛及脚内廉转筋。
《类经图翼》:踝尖,在足内踝尖上。主治下牙痛,内廉转筋,脚气寒热。灸七壮,或针出血。
《中国针灸学》:内外踝尖……灸七壮。主治齿痛、扁桃体炎。
以上就是内踝尖穴的全部内容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,身体不适时,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!
温馨提示: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,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,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。
声明:本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e-mail:2395438@qq.com